2019-03-18 12:34:17 by admin 7093
1.斑块内新生血管珊瑚样分支增加斑块易损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多由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是人群的主要发病和致死原因。因此,现在有很多研究,试图通过检测易损斑块,了解斑块破裂机制,从而开发出可以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工具。 由于缺乏可应用于患者的无创和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这些试图检出易损斑块的努力受到限制。Taruya et al通过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不仅研究血管腔,还研究可能与斑块易损有关的管壁结构成分。他们使用OCT评估管壁外膜滋养血管(vasa vasorum,VV)和斑块内新生血管,包括不同类型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的三维结构。研究表明:
在破裂的斑块中,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珊瑚样分支趋于增加,并且具有更丰富的巨噬细胞,这会增加斑块的易损性。 2.血管壁滋养血管(VV)分支形成新生血管,参与斑块发生发展 VV由复杂的微血管网络组成,滋养大血管外层,包括冠状动脉心外膜,主要分三种类型:
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VV吸收管腔分子传递到外膜,维持血管稳态。 研究者认为,V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血管管腔面损伤,管壁内外平衡状态改变,诱导VV扩张,VV又可以作为导管,引流细胞和非细胞促炎介质,促动脉粥样硬化因子进入血管壁。VV血管常见于在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阶段,甚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之前。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斑块厚度的增加,管壁会进入缺血状态,诱导释放血管生成因子,促进新生血管(主要由外膜VV分支而来)形成。体外研究显示VV密度在非钙质斑块斑块中较高,在钙化斑块中较低,这说明VV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体内OCT研究显示,斑块内微通道的发展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再次支持斑块内新生血管在斑块进展中的重要作用(图A和B)。Taruya等人进一步支持斑块容积,VV和新生血管的关系。 先前的病理学研究表明,斑块内出血和斑块破裂与微血管密度增加有关。Virmani et al报道,与具有严重管腔狭窄的稳定斑块相比,易损斑块和破裂斑块的VV数量增加一倍以上,并且来自外膜的VV侵入斑块遵循明显的树枝状模式。新的微血管几乎没有支持细胞,并且内衬有渗漏的内皮细胞,可以局部渗出血液。斑块内出血可通过沉积游离胆固醇和巨噬细胞来扩展坏死核心并诱导快速斑块进展,这是具有破裂倾向的易损斑块的特征(图C和D)。 3.OCT评估VV受限于浅穿透深度,观察微观结构困难 然而,在体可视化分析与斑块内新生血管是具有挑战性的。作者说明,OCT成像可以识别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不同类型,并且在破裂斑块中发现新生血管的频率很高。三维OCT上的珊瑚样图案可能代表具有渗漏内皮的新血管芽形成,这需要进一步的组织学验证。因此,目前的研究强调了VV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重要性,有力地推动了相关研究进展的临床转化。 尽管OCT是体内评估VV是一种有效的成像方式,但由于浅穿透深度的限制,OCT在评估晚期病变的微观结构(除脂质和钙化结构之外)时异常困难,例如纤维粥样斑块和纤维钙化斑块。在这项研究中,由于图像质量不能满足VV分析的需求,几名患者被排除在外。因此,OCT可能成为评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VV作用的有效工具,但在晚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受到限制。尽管如此,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OCT研究,将协助我们理解内膜增厚如何进展为易损斑块。 4.VV分支珊瑚样走行评估易损性和靶向治疗新指标 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临床意义是,OCT鉴定的VV可能成为斑块进展和易损性的新指标。需要对同一病变的同一节段进行后续研究,以确定VV在斑块进展和不稳定性中的确切作用。具有特定结构模式的内膜新生血管,例如呈珊瑚样走行,可能代表斑块有易于破裂的倾向,与ACS有关。 此外,VV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靶点。最近,已经有研究开始探索通过靶向抑制新生血管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珊瑚样走行可构成斑块消退和趋于稳定的新的治疗靶标。 总之,Taruya等人使用OCT证明外膜VV和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体积有关,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特定结构模式与斑块破裂有关。VV在斑块进展和不稳定性中的确切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尽管该研究显示了OCT可以评估外膜VV和斑块内新生血管,但是OCT成像的局限性可能限制VV评估。我们需要一种具有高分辨率和深穿透深度的新成像模式,以阐明VV在斑块进展和不稳定性中的作用。 本文翻译自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编辑评论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