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狭窄风险评估:LDL-p或优于LDL-c


1.png导读:本次推文介绍的研究探讨了传统LDL-c与核磁共振谱技术测量的LDL-p与ICAS的关系。结果显示,LDL-c和LDL-p均与ICAS显著相关,其中LDL-p对ICAS的预测能力更强、更稳健。约10.7%的参与者存在低LDL-c高LDL-p,其ICAS风险被低估。研究提示,仅依赖LDL-c可能低估ICAS风险,而结合LDL-p测量可更全面评估颅内动脉狭窄风险,为心血管疾病早期干预提供新的血脂学指标参考。简要翻译如下(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729973/:



背景:颅内动脉狭窄(I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与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在亚洲人群中,ICAS占卒中比例高达30–5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广泛用于评估心血管风险,但即便LDL-c达标,部分患者仍存在ICAS风险。核磁共振谱技术(NMR)测量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数(LDL-p)可能提供更全面的血脂学信息,尤其LDL-c与LDL-p不一致的情况下,ICAS风险可能被低估。

本研究旨在探讨LDL-c和LDL-p与ICAS的关联,并评估二者不一致性对风险评估的影响。


方法:日本滋贺县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研究于 2006 年至 2008 年开展,基于NMR对参与者的LDL-p进行了测量。2012 年至 2015 年期间,740 名男性参与者接受了随访,通过 1.5T 脑磁共振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评估11条颅内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参与者被分为无颅内动脉狭窄(no-ICAS)组和ICAS组,其中ICAS组包括轻度狭窄(1 至 < 50%)和重度狭窄(≥50%)。经过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有 711 名男性纳入分析。根据LDL-c与LDL-p中位数,将参与者分为一致性和不一致性四组,进一步分析ICAS风险 (如下图示)
2.png



结果:在研究参与者中,205 人(28.8%)存在颅内动脉狭窄,LDL-c和LDL-p均与ICAS显著相关,其中LDL-p的预测作用稍强且独立于LDL-c。敏感性分析显示,高四分位LDL-c或LDL-p均与ICAS风险升高相关。


144 人(20.3%)出现LDL-c水平与LDL-p水平不一致。以 低 LDL-c–低 LDL-p”(LDL-c 和 LDL-p 水平一致且均低)组为参照,

  • “低 LDL-c–高 LDL-p”组的颅内动脉狭窄患病风险最高(OR = 2.78,95% CI:1.55–5.00)。

  • 紧随其后的是 “高 LDL-c–高 LDL-p”(OR = 2.56,95% CI:1.69–3.85)。

  • 最后为“高 LDL-c–低 LDL-p”(OR = 2.40,95% CI:1.29–4.46)。


    研究结果表明,同时评估 LDL-p 水平与 LDL-c 水平可更好识别ICAS高风险人群


3.jpg



结论:LDL-p可作为ICAS的重要预测指标,其作用优于或补充传统LDL-c。约 10.7%的低LDL-c–高LDL-p人群的ICAS风险可能被低估。研究提示,在血脂评估中结合LDL-p测量,可更准确识别颅内动脉狭窄高风险人群,为早期干预提供新的血脂学参考。


<  上一篇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