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10:51:38 by admin 1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其卒中风险与狭窄严重程度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且尚没有统一的治疗共识。本文稍作探讨,欢迎交流学习!
首先,明确一下“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概念,目前比较公认的是以下版本:既往 6 个月内无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或其他相关神经症状,只有头晕或轻度头痛的临床表现视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其次,想一下,无症状颈动脉狭窄,需不需要治疗?需要!为什么?因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证据充分且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由美国AHA&ASA在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提出)。换句话说,颈动脉狭窄多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虽然暂时患者没症状,但是斑块会进展,最终破裂堵塞管腔是卒中病发的主要机制,所以,识别斑块高危特征,及时采取措施,阻止斑块进展,对预防卒中发生意义重大。
既然需要治疗,那需要什么样的治疗?药物、支架、还是内膜剥脱(CEA)?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有什么可靠依据?看看不同专家怎么说:
脑外科张广柱医生 公众号:WarmNeuroSurgeon 如果患者颈动脉狭窄小于70%,药物对于大多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是最适当的方法。目前推荐: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降脂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颈动脉狭窄大于70%,且预期未来寿命大于5年的话,则推荐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3%的医院行CEA手术治疗(做最终抉择时还需要考量其他各种实际因素)。 所有颈动脉斑块/狭窄的患者都应该改变生活习惯
北京协和医院徐蔚海教授 选自SVN中文解读 强化的内科治疗(药物治疗)已有长久进展,并且还在不断进步,它逐渐成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中的主流手段。无论是内膜剥脱还是支架,都必须共同建立在无创内科治疗疗效不佳的基础上。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石进教授 选自丁香园神经时间 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支架手术时,如何精准选择卒中高危患者至关重要。目前所有指南均以狭窄度作为 CAS 治疗的主要标准,但多项试验均已证明无症状患者卒中率与狭窄度无关。因此,需要寻找其他指标,如斑块稳定性评估:高分辨磁共振显示的斑块内出血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增加 4 倍。斑块内存在大脂质坏死核心患者的卒中率增加 6 倍。
由以上可以看出,目前临床对无症状斑块的治疗,基本上都是先药物,再支架/内膜剥脱;选择治疗方案时,现有指南多依据狭窄率,但其局限性已被广泛认识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学者开始探索其他更有效的指标,如斑块性质。(MR-VPD检查,基于多对比度磁共振图像,定性定量分析斑块成分,可用于确定斑块性质,目前已在国内多数医院、影像中心开展,并在全球范围内,支持斑块相关科研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月2日,欧洲心脏病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 EHJ)发表了《The year in cardiology 2018》系列文章,盘点了2018年心血管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其中一篇文章提到,颈动脉斑块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因素,面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目前的指南建议:在血运重建术之前,需要确定狭窄病变的性质(稳定/高危),例如根据超声/磁共振成像识别无症状的脑病变或颈动脉斑块特征。
所以,期待未来更多关于斑块性质的研究,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