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发文展示MRI-PlaqueView&PET-MR联合应用最新科研成果


640.png科研需要对时间有耐心,2019年,MRI-PlaqueView参与的科研项目开始集中发力,硕果频出,详情见美国,意大利,瑞典,韩国争相发文,国内同行必将后来居上!近日,来自美国的一组团队又在Circulation发文,探索斑块炎症与斑块成分之间的关系,其中MRI-PlaqueView用于分析斑块成分。本文翻译摘要如下,以飨读者:




题目:评估颈动脉斑块成分的糖代谢水平:基于PET-MRI的结构功能评估


背景:易损斑块是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这些易损斑块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代谢特征。MRI可以识别富脂质和出血斑块,而PET可以根据代谢活性增强来识别发炎斑块,如高18F-FDG摄取。非侵入性手段检测的代谢活动与斑块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增强对易损斑块的鉴定。


假设:使用PET-MRI,研究假设与仅含纤维的斑块相比,富脂质和出血斑块会显示出新陈代谢活动增加,而具有钙化的颈动脉斑块,新陈代谢活动降低


方法:15名志愿者(2名女性,年龄69±7岁)具有至少中等的ASCVD危险评分,在放射性核素注射后2小时进行了18F-FDG PET-MRI(3T)颈动脉成像,获得12片(2毫米厚)的图像(T1,T2和3D TOF MRI图像)。使用软件(MRI-Plaqueview)分析斑块成分,并在每个切片中测量平均和最大18F-FDG活性(靶标与背景SUV之比,TBR)。


结果:脂质核斑块与纤维斑块的最大或平均TBR没有显著差异(TBR最大中位数/ IQR:1.7 / 0.5 vs. 1.57 / 0.2,TBR平均值:1.43 / 0.46 vs. 1.31 / 0.16 )和钙化斑块与纤维斑块之间没有差异(TBR最大值1.58 / 0.3对比1.57 / 0.2,TBR平均值1.34 / 0.26对比1.29 / 0.13)。脂质斑块和钙化斑块之间的TBR没有差异。在具有脂质成分的切片中,脂质的量(%面积)与平均或最大TBR呈负相关(每个R = -0.5,p = 0.02)。


结论:与假设相反,富脂质核斑块,钙化斑块和纤维斑块中18F-FDG的摄取没有差异,令人惊讶的是,脂质核成分的量与18F-FDG的摄取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斑块中的结构-代谢功能关系比以前假设的要复杂。这些观察的生物学基础对非侵入性斑块的鉴定具有潜在的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原文摘要截图如下:

图片





— THE END —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