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14:04:20 by admin
4
据粗略估计,目前关于Covid-19的文章已经超过23000篇,每20天翻一番。以关键词“PET AND Vulnerable Plaque” 在Pubmed上进行高级检索,却仅有不到200篇文章,自1991年到现在,文章发表分布如下:

2020年初,法国的一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的关于PET 在易损斑块领域应用的综述,这篇综述汇整了FDG-PET临床研究的证据,强调了PET成像在探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活动方面的作用。
加速的葡萄糖代谢是18F-FDG PET检测斑块炎症的基础。
- 在炎性斑块内,炎症细胞吸收的葡萄糖比非炎症细胞高得多,以维持其代谢。
- 葡萄糖是炎症细胞的主要能源。炎性斑块一般都处于缺氧状态下,促进巨噬细胞进行厌氧葡萄糖代谢,抑制游离脂肪酸的有氧代谢,因此葡萄糖成为炎症细胞的主要能源。
- 巨噬细胞的糖酵解通量(FDG摄取的决定因素)与其激活状态成线性关系。
- 细胞对18F-FDG的摄取量与其葡萄糖代谢率成正比,故体内葡萄糖代谢率越高的器官组织,摄取聚集18F-FDG越多。18F-FDG是葡萄糖的类似物,其在体内的生物学行为也与葡萄糖相似。经静脉注射引入体内后,18F-FDG通过与葡萄糖相同的摄取转运过程进入细胞内,在已糖激酶(hexokinase)的作用下被磷酸化形成6-磷酸-18FDG(6-P-18FDG)。但与6-磷酸葡萄糖不同的是,6-P-18FDG不能被进一步代谢,而滞留堆积在细胞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FDG信号主要源自缺氧激活的巨噬细胞,但其他细胞类型也可能部分促成该信号。
- F-FDG在破裂斑块中的积累首先发现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症状性颈动脉病变的FDG摄取明显高于无症状病变。
- 氚标记脱氧葡萄糖(tritiated deoxyglucose)离体培养切除的颈动脉斑块,证实斑块中的代谢活动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富巨噬细胞区域内。
- 静脉注射18F-FDG后行内膜切除术,获取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标本,micro-PET-MRI分析证实,FDG大部分聚集在富含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的区域。
- 在分离的细胞培养中,FDG摄取信号可能反映低氧刺激的巨噬细胞,而在活化的平滑肌细胞中,它可能反映炎性刺激,并且不受缺氧条件的影响。
如上所述,F-FDG在破裂斑块中的积累首先发现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此后,又有几项研究探讨了动脉粥样斑块中摄取FDG-PET与临床事件的关系。 结果显示,与无症状患者的斑块相比,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斑块中FDG信号增加。此外,FDG摄取的强度与CTA(低密度区域,正性重塑)和高分辨率MRI(纤维帽破裂,斑块内出血或血栓)识别出的高危斑块特征有关。一名患者近期出现左侧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在两侧颈动脉中均检测到FDG信号增加(图1)。几项研究证实,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两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FDG信号均增加,且高于无症状患者。
图1:一名患者近期出现左侧短暂性脑缺血性症状,经FDG-PET-MRI鉴定出高危颈动脉斑块(A)MRI TOF序列,两侧颈动脉均存在非狭窄性斑块。 (B)T2加权自旋回波序列,可以看到左侧颈动脉斑块有较大的脂质核心。(C,白箭)FDG-PET检测到左颈动脉FDG强摄取,与(D,白箭)融合FDG-PET-MR图像上的非狭窄性斑块相对应。
考虑到血管炎症是一种弥漫性现象,不仅限于斑块,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分析症状性患者的两个颈动脉斑块时,MRI识别的的高危斑块标志与PET上的FDG信号强度之间观察到的相关性很差。PET-FDG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炎症程度可以帮助预测中风早期复发风险。在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经颅多普勒上存在微栓塞信号,斑块中FDG信号的强度较高,表明斑块炎症可能促进栓塞事件。对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随访表明,颈动脉斑块FDG摄取量是卒中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但是,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大型临床研究,以确定FDG-PET增加的具体取值范围,精准预测卒中复发。总之,在血管壁上可以观察到两种模式的FDG-PET:(1)FDG局灶性强吸收,与斑块破裂和中风复发风险相关;(2)经历过严重的缺血性动脉粥样硬化栓塞事件后,全身血管炎症反应增加,患者整体FDG信号较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无症状阶段发展到有症状阶段取决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其中炎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典型的破裂斑块包含大脂质核,斑块内出血,薄而有孔的纤维帽,大量炎性细胞,少/无平滑肌细胞。非侵入性成像方式可通过探索这些斑块特征,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程。由于核医学对组织中放射性药物检测的高度敏感性,分子成像可用于探索斑块生物学特征。在过去的20年中,FDG-PET成像也已成为探索动脉粥样斑块炎症活动的有力工具,为血管壁代谢活动提供了新的见解。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