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14:02:12 by admin 10
鉴于我们会经常翻译解读国内外关于易损斑块诊断和脑卒中防治的最新文献,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实验设计,了解一些基本实验设计方法可帮助我们迅速客观地了解文章思路,评价文献质量。如有疑问,欢迎留言探讨。
临床实践讲究循证,为什么这么治?简单的逻辑就是:前辈们都这么治,别人都这么治,既往和现有的案例都显示治疗效果不错。
但是医学总是要发展的,需要更优化的新技术,新实践;而且人体精密的器官系统,总会有各种疑难杂症,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创新”,当然,由于临床实践“人命关天”的特殊性,这里的“创新”并不是“给人体注射消毒水”式的天马行空,而是谨小慎微地检索文献分析问题,科学地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漫长地实践应用积累证据,进而得出新知。
在我们试图发问,试图解决问题,试图创新的时候,就开始了一个科研过程,但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研究者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基本的实验设计方式:
案例研究(case study, case series),可以是对一个人或一组人的人口学因因素,病史,诊断治疗过程,以及预后的系统性描述,简单易操作,可理解为半个队列研究(没有对照组),多用于临床特殊病人出现的特殊现象。本公众号之前翻译解读过一篇案例研究文章:前沿 | 一名外科医生对AS发病机制的看法, 可参考理解。
横截面研究(cross sectional study), 顾名思义,就是对某个时间点人群状态的研究,在同一时间测得暴露因素(exposure)和疾病事件(outcome),比如吸烟人数百分比,脑卒中患病率, 可粗浅快速地获得一个疾病与各种风险因素相关关系的印象(注意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横截面研究不能得出因果结论),多用于疾病高危因素的初步探索或疾病负担的研究。 我们经常在论文或者新闻里看到的这个疾病分布图,就是一个典型的横截面研究结果的可视化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亚洲地区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得出“因为是亚洲人,所以得脑卒中”的结论。
来源:IHME, GBD results tool
病例对照研究(outcome->exposure)和队列研究(exposure->outcome)两者思路方向相反,探索的是不同时间点的exposure和outcome的关系;横截面研究探索的是同一时间点的exposure和outcome的关系。
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这个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各大药厂的临床试验一般都是RCT,简单来就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双盲(受试者和一线研究者都不知道受试者的所属组别)情况下,探索干预措施的效果。
总之不同的临床问题,需要不同的实验设计,一般来讲,想知道一个地区的疾病负担,可用横截面研究;想知道某个疾病的高危人群(高危因素)是哪些,可用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想知道某个干预措施的效果如何,可用RCT。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