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斑块分析考虑性价比,中年人斑块进展迅速!


编者按:

斑块分析技术层出不穷,愈发精湛,提供的斑块信息越来越多。然而在其深入临床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成本效益问题,患者能受益多少?受益能否真的大于投入的时间与资源?另外,对斑块的研究,也从同一时间同一位置的某个斑块,扩展到了不同时间不同位点的斑块进展,为理解疾病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角度。


本文简要提取了几篇最新文章的核心观点,列举如下,方便读者了解学界最新动态,有兴趣者,可检索全文阅读:






01


图片"超声,MRI,CT和核医学技术,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多模态组合,都是为了从不同角度描述具有病变的斑块特征。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不同技术策略之间基于诊断结果与效益的直接比较却很少。

 

对无症状患者中,如何通过技术干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卒中发生,国际社会并没有太多共识。为了改善对此类患者的实际管理,还需要更精确地识别易损斑块。一个理想的诊断策略,要考虑具体实施时的成本效益,还要考虑诊断结果与特定的病理基础和后续卒中结局之间的关系"


02


图片“CT、MRI、PET等技术可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和疾病活动进行成像,并能够区分稳定和不稳定的为颈动脉/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管这些技术本身已经得到很完善的发展,但是临床实践上,它们能否提供传统成像技术以外的有价值的信息,尚待确定。为此,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特别是需要证明斑块负荷测量以外的信息价值,综合评估斑块分析所需投入的时间和资源”


03



图片斑块的基线特征和进展速度直接影响着我们管理患者的方式,研究显示,40%的中年人(平均年龄45.7岁,63%为男士)在3年内,其颈动脉、股动脉和冠状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快速进展,进展多为新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与年龄、性别、高血压、胆固醇、吸烟和糖尿病等经典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直接相关,血脂异常是最强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 THE END —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