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14:28:30 by admin 7
目的:量化不同干预手段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进展的影响,以及cIMT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之间的关联。
方法:系统检索相关领域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关于cIMT,首选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平均值,如果该数据不可得,可利用颈总动脉cIMT最大值或其他位置的cIMT测量值来评估。事件结局定义为心肌梗塞、卒中、血运重建或致命性CVD。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主要分三个步骤。 首先,我们使用线性混合模型(linear-mixed model)来量化评估不同干预手段对cIMT进展的影响;其次,我们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cox-regression model)评估对不同治疗手段的CVD风险比(hazard ratio);最后使用贝叶斯元回归方法检验不同治疗手段对CVD风险的影响是否取决于对cIMT进展的影响。
结果:纳入119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涉及10066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岁,女性占42%)。在平均3.7年的随访中,有12038例患者出现了CVD终点事件。在所有干预措施中,cIMT进展每年每降低10μm,就会使CVD的相对风险降低0.09(RR=0.91,95%可信区间0.87-0.94),当按干预类型、实施时间、超声随访时间等对试验进行分组分析时,结果相似。
横坐标:cIMT变化均值,纵坐标:CVD事件相对风险RR,小气泡可以看作不同实验提供的数据,由图可知,两者正相关
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关联。本研究提供了不同干预手段治疗CVD的关键中间环节(DAG图如下), 在未来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有助于加快新疗法的开发和使用。
— THE END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