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7 14:52:28 by admin
3
2025 年 9 月,《Diabetes Care》基于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 34 年随访数据,发布了关于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卒中风险的最新证据。研究发现,约一半的新诊断糖尿病或 IGT 中国成年人经历过至少一次卒中发作;而对 IGT 人群实施的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卒中风险,并在 34 年随访中持续体现效果。这些发现提示公众关注 2 型糖尿病和 IGT 人群卒中风险的升高,同时也表明糖尿病的管理与预防仍需进一步加强。原文(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372382/)简要翻译如下:
01/背景
糖尿病与高血压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糖调节异常(如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可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西方研究显示,糖尿病会使卒中风险增加两倍左右。此外,糖尿病还与更差的卒中预后相关,包括更高的死亡率、更严重的致残以及卒中复发率的增加。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2017 年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 12.8%,前期糖尿病(即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 35.7%。一项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 118,425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 21.2%合并糖尿病。
虽然糖尿病人群卒中风险增加已被充分证实,但仍存在若干未解问题:
糖尿病患者的卒中风险在 30 年时间尺度上如何演变?
糖耐量受损与糖尿病人群相比,卒中风险是否不同?
接受生活方式干预的糖耐量受损人群在长期随访中,其卒中风险是否低于糖尿病人群?
目前关于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或 IGT 人群卒中发病率和风险的量化研究仍不充分,现有研究多为横断面设计或以住院患者为基础,随访时间有限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比不同血糖状态人群(新诊断糖尿病、糖耐量受损干预组,糖耐量受损对照组、正常糖耐量)在长达 34 年随访期间的卒中发病率及风险变化。
02/方法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及其随访队列。1986 年在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对 25–74 岁的 110,660 名居民进行糖尿病筛查,初筛方法为标准早餐后 2 h 血糖 ≥6.7 mmol/L 者接受 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 WHO 1985 年诊断标准:空腹血糖 ≥7.8 mmol/L 或 2 h 血糖 ≥11.1 mmol/L 定义为糖尿病(NDD);空腹血糖 <7.8 mmol/L 且 2 h 血糖 7.8–11.1 mmol/L 为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 <5.8 mmol/L 且 2 h 血糖 <6.7 mmol/L 为正常糖耐量(NGT)。共筛查出 630 例新诊断糖尿病(NDD)、576 例 IGT 及 519 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 NGT 对照。
干预:NDD 组患者在当地医院接受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IGT 组参加为期 6 年的社区随机对照生活方式干预试验(干预组+对照组),之后接受常规医疗随访。NGT 组在当地诊所接受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常规健康管理。
随访与数据收集:研究随访 34 年(1986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主要结局为卒中事件。卒中定义为:血管性病因导致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 ≥24 h 或导致死亡,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随访通过问卷、临床检查、病历审核以及死亡证明、病历和家属访谈(言语尸检)收集信息。死亡原因由两名盲法医生独立判定,若有分歧由第三名资深医生裁定。
研究过程中,NDD 组失访 32 例,IGT 组失访 36 例(干预组 33 例,对照组 3 例),NGT 组失访 27 例。到 2020 年,完成随访的比例分别为 NDD 组 94.9%、IGT 组 94.1%(干预组 405 例,对照组 135 例)、NGT 组 94.8%。所有参与者或代理人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 WHO 和阜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数据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法估算 34 年随访期间的累积卒中发生率,并用 log-rank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不同血糖状态对卒中风险的影响。模型中纳入协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每增加 10 年)、BMI(每增加 5 kg/m²)、收缩压(每增加 10 mmHg)、吸烟状况及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从模型中得出风险比(HR),比较 NDD 与 IGT 对照组或干预组与 NGT 组的卒中风险,评估 NDD 或 IGT 与 34 年卒中风险的关联。同时,比较 IGT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对于 NDD 组的风险,以评估 6 年生活方式干预对长期卒中风险的影响。
03/结果
34 年累计卒中发生率分别为:NDD 组 65.4%,IGT 对照组 62.8%,IGT 干预组 49.8% (如下图)。NDD 组卒中年发病率显著高于 NGT 组(24.3 vs. 18.5/1,000 人-年,调整年龄与性别后)。经多因素调整,NDD 组(HR 1.80,95% CI 1.46–2.21,P <0.001)、IGT 对照组(HR 1.52,95% CI 1.11–2.07,P =0.008)及 IGT 干预组(HR 1.33,95% CI 1.17–1.63,P =0.01)的卒中风险均显著高于 NGT 组。整体 IGT 干预组卒中风险较 NDD 组显著降低(HR 0.77,95% CI 0.64–0.94,P =0.009),女性尤为显著(HR 0.64,95% CI 0.47–0.88,P =0.006)。

04/结论
在 34 年的随访期间,约一半的新诊断糖尿病(NDD)或糖耐量受损(IGT)中国成年人经历过至少一次卒中发作。这一发现表明,卒中是中国糖尿病人群重要的大血管并发症,提示需要积极开展糖尿病管理与预防。原始 IGT 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卒中风险的趋势,在 34 年随访中仍得以维持,这与以往报告一致,提示早期积极干预可能产生超过 30 年的“记忆效应”。未来研究应考虑来自多个队列的更大范围招募和长期随访,以获得更稳健的结论,并制定适用于多样化人群的干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