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健康型脂肪肝,脂肪程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成正比


1.jpg导读:本次推文介绍研究旨在探讨代谢健康型非酒精性脂肪肝(MH-NAFLD)患者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状况及其与肝脂肪程度的关系。研究者使用MRI-PDFF定量评估肝脂肪,同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并与健康对照比较。结果显示,MH-NAFLD患者CIMT显著升高,且MRI-PDFF分级与CIMT呈强正相关。研究提示,即使无传统代谢异常,MH-NAFLD也可能增加心血管风险,MRI-PDFF为血管风险分层提供重要参考。简要翻译如下(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61591/):



背景:代谢功能异常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是全球主要慢性肝病,全球患病率约30%,在印度高达38.6%。其增长主要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久坐生活方式有关。然而,MASLD中存在一部分代谢健康型非酒精性脂肪肝(MH-NAFLD)患者,他们不表现典型代谢异常。

MASLD不仅是肝脏疾病,更是系统性疾病,其肝外表现中,胰岛素抵抗、促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及肝脂肪变性导致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是常用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标志。

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是一种敏感且定量评估肝脂肪的方法,可检测轻度脂肪变性,优于超声和CT,能全面评估肝脏脂肪分布。尽管MASLD与CIMT增加相关,但MH-NAFLD患者在缺乏代谢异常的情况下是否同样存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评估MH-NAFLD患者MRI-PDFF量化的肝脂肪与CIMT的关系。


方法:这项观察性研究通过超声确认肝脂肪变性且无代谢综合征的成年人,与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比较。肝脂肪通过MRI-PDFF量化,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通过CIMT评估。CIMT ≥ 0.84 mm 被认为异常增高。


结果:共纳入100例参与者(中位年龄36.5岁,四分位距29.0–45.25):MH-NAFLD组50例(男性28例,占56%),对照组50例(男性31例,占62%)。MRI-PDFF将MH-NAFLD患者分级为:0级8例(16%)、1级23例(46%)、2级11例(22%)、3级8例(16%)。CIMT升高在MH-NAFLD组出现13例(26%),对照组仅1例(2%)(p = 0.001)。0级脂肪变性患者无CIMT升高,而3级患者全部CIMT升高。MRI-PDFF分级与CIMT呈显著正相关(ρ = 0.80,p < 0.0001)。2.jpg



结论:MH-NAFLD与CIMT增高相关。MRI-PDFF在血管风险分层中存在应用价值。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