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1 10:43:59 by admin 3
用MRI-PlaqueView发表的文章,
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搜,
总会有新发现。
小编最近又搜到一“漏网之鱼”:
2010年发表在《STROKE》上的一篇旧文,
MRI-PlaqueView用于分析斑块特征,
结果发现:
高危斑块,
更常见于男性!
题目:在体3.0-T磁共振研究: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征的性别差异
背景和目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男性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卒中预防比女性患者要重要得多。75岁以下男性,与女性相比,有较高的卒中发病率,斑块特征的性别差异可能有助于解释这一点。斑块的某些特征,如薄/破裂的纤维帽,大的富脂质坏死核和出血,与卒中风险增加有关。我们假设颈动脉斑块MRI特征的性别差异,可以表明高危斑块,更常见于男性。
方法:纳入131名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男67名,女64名),经超声检查狭窄率≥50%,两名评价者盲评患者的多对比磁共振图像,记录纤维帽状态(薄、破裂),斑块成分(富脂质坏死核、出血和钙化)和成分体积百分比。使用逻辑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和斑块特征之间的关联,控制人口统计学特征和MR血管造影结果。
结果: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薄/破裂纤维帽(48%vs 17%,调整后OR:4.41,P<0.01)和富含脂质坏死核(73%vs 50%,调整后OR:3.66,P<0.01)更常见。且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斑块内出血(33%vs 17%,调整后OR:2.15,P=0.07)。钙化与性别不明显相关。男性往往具有较女性更大的富含脂质坏死核百分比(平均值,7.7%vs3.2%,P=0.01)和出血百分比(平均值,6.1%vs1.5%,P <0.01)。
MRI-PlaqueView分析斑块示例
结论: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我们发现,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超声确定狭窄率≥50%)患者,与女性相比,男性有更多高危斑块特征。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卒中发生和预防的性别差异。
摘要截图:
摘要翻译系VPD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