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综述 | 降糖药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1.png导读:本次解读的文章于2024年5月发表于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该研究汇相关临床试验证据,通过荟萃分析,发现艾塞那肽(一种GLP1-RA类降糖药)可能比其他降糖药物更有效地减缓cIMT的进展,但纳入研究数量,药物种类有限,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延展证实本结论。原文链接见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endocrinology/articles/10.3389/fendo.2024.1403606/full,详细解读如下:



01/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AS)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可以用于评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其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降糖药广泛用于临床糖尿病治疗,包括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PPARγ激动剂),这些药物被越来越多地认为具有降血糖以外的多重作用,其中一些作用可能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意义。SGLT-2i和GLP-1 RA也被纳入指南,推荐用于糖尿病合并高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患者

已有部分临床试验探索了降糖药对cIMT的影响,然而,不同降糖药对cIMT的具体影响尚未明确。本系统综述目的在于提取相关研究的数据,进行网络荟萃分析,评估不同降糖药对cIMT的相对效果。


02/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筛选截至2024年3月1日前所有关于降糖药物治疗cIMT的临床试验。评估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cIMT变化的差异。


03/结果

在筛选8395篇文献后,共纳入25项研究,大部份来自美国和日本纳入分析的患者共有6720例,均有完整结局数据。其中,前驱糖尿病患者2491例,糖尿病患者3980例。纳入患者的主要基本特征见下表。

2.png


本次荟萃分析共纳入14种降糖药(阿卡波糖、阿洛格列汀、艾塞那肽、格列本脲、格列美脲、伊格列净、二甲双胍、那格列奈、吡格列酮、罗格列酮、西格列汀、托格列净、托格列酮、伏格列波糖及安慰剂)。与安慰剂相比(如下图),艾塞那肽 [MD=-0.13, 95%CI (-0.25, -0.01)] 在减缓cIMT进展方面疗效最为显著,其次是阿洛格列汀 [MD=-0.08, 95%CI (-0.13, -0.02)] 和二甲双胍 [MD=-0.05, 95%CI (-0.09, -0.02)]。

3.png


04/讨论与结论

长期使用艾塞那肽可能比其他降糖药物更有效地减缓cIMT的进展。艾塞那肽是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A),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GLP-1 RA具有心血管保护效应,并在调控血脂、血压和脂肪分布方面发挥作用,可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且部分研究样本量较小。其次,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前驱糖尿病及冠心病患者,不同人群间可能存在异质性。最后,关于新型降糖药物的的相关文献仍然有限。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